pepper 花椒(解盘)
pepper 花椒(解盘)|2025年04月15日 05:40
<CSGO饰品解盘> by 花椒 No.18 #csgoSkinEconomy #感谢点赞一键三连拜谢了 CSGO 是一个存在10多年的老游戏,也是每年支撑V社几亿美金的现金奶牛,我一直很好奇为什么CS2 skin economy一直没有崩盘,查阅了很多资料,也询问了很多高手 @0xLonelyGod @0xAgata,这篇也算不上投研,都是拼凑出的信息用于自我梳理 申明:我不是专业的gamer,目前对很多都还在学习中,你要让我举例各种skins我肯定不行,但是我的目的是学习复盘并反思其中的经济系统,解盘是我的目标 TLDR 1. 供给端:开箱概率梯度(金色0.26%)+ 炼金系统调节底层流动性(燃烧销毁机制) = >金字塔型供给结构 2. 需求端:身份认同(功能性需求) + 金融化投机(租赁/投资/赌博) → 磨损唯一性(NFT化)推动稀缺溢价 3. 价值锚定:开箱成本博弈(钥匙+箱子) + 市场共识(社区热度 + 赛事效应) 4. 持续增量:主播生态与大学生投机群体构成市场引流闭环(大学生是闭环!) 5. 核心的核心:steam只能充值不能提现 + 手续费,衍生了许多第三方交易平台,跨平台/地区套利“捡漏” + 用户自我模糊的跨平台价格定位 //低市值的饰品是土狗,高市值的饰品更像是VC币(人为推上去的) ————— CSGO饰品的供给完全由 概率驱动,开箱概率梯度:金色饰品(0.26%)、红色(0.64%)、粉色(3.2%)、紫色(15.98%)、蓝色(79.92%)构成金字塔型供给结构,这种其实在游戏里很常见,越稀有的装备skin肯定获得概率就越低,要获得箱子有两个途径 1)通过打游戏随机调取获得 2)市场上买 这其实就构成了第一个持久注意力链条, 玩游戏 —> 开箱子 -> 获得装备 -> 卖钱, 如果不想花钱买钥匙那就疯狂攒箱子卖 那如果一种箱子掉落过多,就会导致这款箱子的价格不断下降,它包含的饰品价格也会随着数量的增多而不断下降,当供给大于需求、商品价格有下降趋势,买方在交易上处于有利地位的市场趋势 需求曲线不变,供给量增加,一段时间过后,当箱子的数量不断积累,就会导致这类箱子变的“不值钱”了,那么此时的游戏公司就会跟着推出新款的箱子,以此来保持市场的活跃度 而要获得箱子就必须有钥匙,钥匙和箱子的价格都是波动的不固定,可以从几刀- 几百刀不等,如果按照14年的数据,单次开箱成本约27元(钥匙17元+箱子10元),获取金色饰品的期望成本大概在1.04万元,当然现在肯定不止这个价钱了 这里其实就有另外一个共识,也比较符合花椒我的解盘逻辑 hook:玩游戏 or 赚钱 行为模式: 打游戏 -> 获取持续注意力 -> 主线掉落箱子 控品率:不同的箱子不同的饰品 -> 开出高价保值饰品 -> 同属性的箱子价格📈 -> 匹配的钥匙价格📈 -> 吸引更多人玩 -> 如果品率差了 -> 塑造其他箱子品率和对等价格 = > 维护中高端饰品打造护城河 CSGO里的炼金系统通过强制消耗低阶饰品(如10件蓝色合成1件紫色),日均销毁超50万件底层库存,有效缓解供给过剩压力,把低端饰品合称为中高端饰品,价值聚集(是不是很像ETH和layer2?) 根据数据,2024年“棱彩2号”武器箱上线后,蓝色皮肤“荒漠迷城”因炼金需求价格回升30%(3元→8元),验证了所谓的“抽水机效应” 除了炼金,道具磨损唯一性进一步强化价值分层,崭新出厂(0.00磨损)龙狙价格可达战痕累累款的10倍以上,特殊模板ID(如全蓝宝石爪刀)溢价率甚至达500%,玩过nft的肯定很熟悉这一套模式,不同的traits不同的价格,稀有度 = 磨损 赛事驱动的FOMO效应成为价格波动放大器,2025年PGL Major期间NAVI战队贴纸因选手s1mple夺冠,价格3天暴涨300%,成交量突破50万笔1822,相同逻辑其实也发生在英雄联盟,我还记得20年的厂长获奖盲僧皮肤就卖出了几千块一个,还得走某宝才可以 花在传递的过程中谁沾一手就赚一手,多持有一会儿多赚一会儿,只要鼓停下来的时候保证花不在自己手里,赚钱是顺手的事情,可现在出了个饰品租赁,这就意味着市场能不能吃下这么多饰品已经没那么重要了 蝴蝶刀月均出租27天收益193元,年化收益率达36%,已经完全跑赢了ETH质押收益率还绰绰有余,出租生意反哺到了中高端的饰品,让更多的低端垃圾饰品被迫人为炼金掉去博概率,当然这里不统计因为饰品涨价单方面违约直接掏走的行为。 在这个链条中主播才是下游,比如B站UP主“欧皇团队”通过3万会员社群操控“燃料喷射器”皮肤价格,其从1400元拉升至2500元,大学生群体(占交易平台活跃用户62%)成为主要接盘力量,日均交易频次3.7次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当然他们也是被割残的那一批 —————— 在CSGO的十几年时间里,21年的崩盘,让不少人吃了血本亏,那为什么能come back? 因为23年出现了连续几个月的宵禁,宵禁的意思就是那个时候一到晚上七八点之后,你能上架饰品,但是发不了货,到第二天早上才正常,这种情况导致饰品无成本拉伸,所以23年的3~4月整个市场都燃爆了,特别是武器箱,基本上所有的武器箱都翻倍了 武器箱是什么? 是撸毛党的筹码,不论是cash out还是在投注都是获取持续注意力的跷跷板 所以v社这一手流动性错配 + 硬性沉淀是让低流动性的“NFT” 账面价格涨的原因 当然韭菜和搬砖哪儿懂这么多啊,这不是闲着吗 一般来说社群+ 车头 + 角度成了我们所谓的“炒作”标的,是不是和memecoin很相似? 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炒饰品怎么搞的 四步收割法: 1. 凌晨挂低价单吸筹(偏离市价10%-15%) 2. 社群散布内幕消息拉涨 3. 赛事期间高价派发 4. 版本更新前抛售旧皮肤(留流动性最好的skin和贴纸) 炒作的手法和铭文挂单类似,社群分销信息,大直播KOL利好为主,社区地推进场为辅 当然我没有经历过这么多年的搬砖和套利,所有的都是纸面资讯汇总,我想表达的是万变不离其中,总结一下目前CSGO的一些操作手法 1. 硬性流动性锁定,分销留给社区 + 赛事,交易撮合留给第三方平台,包括交易衍生的赌博/借贷 2. 随机掉落箱子 -> 提供游戏注意力 -> 套利搬砖党/跨区套利 -> 批次箱子市场数量错配 -> 中心化调整把控品率 3. 低批次箱子 -> 炼金成中高档次 -> 维持中高价值护城河 -> 反向推动 钥匙 + 箱子本身的价值 ->共情锚定 4. 租赁市场 -> 推高中高端饰品“使用率” -> 塑造品牌护城河 -> 注意力集中供暖流动性变好 -> 凡勃伦效应 —————— 注意: 为什么CSGO能存活? 我认为在维持套利盘,这也是v社聪明的地方,这里有好几个套利空间 1. 不自己下场做交易平台,而是多个第三方平台接入寄拍,每一个平台都有价差,都可以搬砖套利(搬砖提供流动性)养活v社,养活第三方平台,跨平台套是最简单 2. 第二个就是(做空)假设我们提前知道下个版本A1要被削弱,我们以42元成本(1.4元/天×30天)从租赁平台借入市场价1400元的崭新合纵A4饰品,趁A1削弱消息引发的市场狂热,在Steam以1700元卖出(扣除手续费后实际到手1275元,等待市场情绪消退后,预期价格回落至1000元,再买回然后赎回 ,暴利233元 {当然除了做空 还可以做多啊} 3. 汇率差套利,利用Steam区域定价漏洞,通过俄区/阿区等低价区充值余额(如6折购美金),购买皮肤后转售高价区,或者场外卖掉 4. 高频脚本吃低价单,高价卖出套利 还想写点xxx的,但是我感觉目前应该还在跑,为了行业,为了园区,暂时就不说了 :)
+6
曾提及
分享至:

脈絡

熱門快訊

APP下載

X

Telegram

Facebook

Reddit

複製鏈接

熱門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