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币法案通过之后,为什么还需要关注 CLARITY 法案?

CN
8小时前

撰文:Cobo 研究员

随着美国《GENIUS 法案》的正式通过,全球目光开始聚焦于美国下一项关键立法——《数字资产市场明晰法案》(Digital Asset Market Clarity Act,简称 CLARITY Act)。这项名为《数字资产市场明晰法案》(CLARITY Act, H.R. 3633)的立法,旨在为美国的数字资产市场确立清晰、统一的监管框架。当前,该法案已由众议院高票通过,正在参议院审议,目标是在年内完成立法。参议院方面正着手起草自己的市场结构版本,并将以 CLARITY 法案为基础展开讨论。

那么,CLARITY 法案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它与《GENIUS 法案》将如何协同作用,影响美国乃至全球市场?在牌照护城河已成既定事实的情况下,DeFi 和自托管在CLARITY 法案框架下有哪些生存空间和发展潜力?本文将为你全面解析这些关键问题。

为何需要 CLARITY 法案?

有了《GENIUS 法案》为何还需要 CLARITY 法案?事实上,这个问题的另一个表述方式是,《CLARITY 法案》与《GENIUS 法案》将如何协同作用?

目前《GENIUS 法案》已成为美国首部稳定币联邦法律,为稳定币的发行、托管和运营建立了基本规则,加速其在支付、清算等场景中的应用,推动金融活动向区块链迁移。然而,《GENIUS Act》仍仅聚焦于稳定币本身,并未规范其依赖的底层区块链网络。

长期以来,区块链系统在缺乏监管框架的环境下快速发展,合法企业难以制定中长期战略,投机行为却因监管真空而获利。与此同时,消费者权益缺乏保护,系统性风险在不透明的基础设施中逐步积聚。

《CLARITY 法案》正是为了补充这一关键空白而设计,它提出了衡量区块链网络安全性、透明度和治理结构的标准,厘清 SEC 与 CFTC 的监管边界,填补政策空白,并为支持稳定币运行的底层网络建立合规路径。

《GENIUS 法案》与《CLARITY 法案》配合,将形成链上金融基础设施的监管闭环:前者规范资产,后者规范基础设施。两者协同,既保障金融系统稳定,又推动可信技术创新,为美国在全球数字经济竞争中提供制度优势。如顺利通过,CLARITY 将有望终结链上合规不确定性,确立链上金融秩序的基本规则,意义堪比 1933 年《证券法》之于传统资本市场。

《Clarity Act》是什么?

在理解其重要意义之后,有必要厘清《CLARITY 法案》的核心目标与主要内容。该法案旨在引导数字资产行业进入规范发展的轨道,通过建立可预测、分层次的监管框架,为创新提供清晰指引,同时加强对市场秩序与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CLARITY 法案》的底层逻辑可归纳为「基于控制权」的动态监管体系。其核心在于根据系统的去中心化程度,对不同类型的市场参与者施以差异化监管:越中心化,要求越严格;越去中心化,越接近技术协议本身,则监管越宽松。

对中心化服务提供者(如交易所、经纪商、做市商等),法案要求其向 CFTC 注册并遵守一整套传统金融监管义务,包括客户尽职调查(KYC)、反洗钱(AML)措施、资金隔离、操纵防范与定期披露等。因为这类中介机构承担资产托管与交易撮合等职责,具备系统性风险外溢的可能性,理应纳入严格监管范畴。

相对而言,法案对真正去中心化的协议与应用(如不依赖任何中介、用户通过智能合约直接交互的 DeFi 系统)采取较为宽松态度。这类协议的运作风险主要由底层代码和网络共识决定,而非机构行为,若控制权已从团队转移至链上治理结构,则可豁免部分传统监管义务。

为落实这一原则,《CLARITY 法案》引入了一套「去中心化成熟度框架」,用于客观评估一个项目是否仍处于中心化阶段,或已实质性去中心化。核心指标围绕对网络或原生资产的控制权是否消除:若仍由创始团队、基金会或关键实体掌握,监管视其为类证券,适用更严格标准;若治理已分布至社区,控制权不再集中,则按商品类资产处理,监管强度下降。这一机制试图为行业发展提供动态空间,同时确保监管资源聚焦真正存在中介风险的环节。

这对 DeFi 和自托管产品又意味着什么?

《Clarity Act》为去中心化金融(DeFi)和自托管产品划出了重要边界。

对 DeFi 而言,法案明确指出,若系统本身不充当中介,可豁免其遵守传统交易平台的监管要求。这一原则为原生代币发行、去中心化治理和用户自主管理资产提供了清晰的合规路径,也为 DeFi 项目的持续创新打开了空间。

不过,这套规则也有明显的局限。当前法案主要聚焦于「数字商品」,未涵盖代币化证券、衍生品等受监管资产类型。同时,尽管联邦层面给出方向,DeFi 项目仍可能受到州级监管差异影响。这些空白,仍需通过参议院进一步立法,或由 SEC、CFTC 等机构提供协调补充。

对「工具型」自托管产品而言,《Clarity Act》提供了明确的豁免路径:只要资金控制权始终在用户手中,且协议本身不提供托管、转账等职能,即不被视为资金服务机构,从而可在更轻的监管下运营。这为智能账户引导的借记授权、定期支付、权限管理等产品解锁了合规空间。核心在于「功能」与「托管」的彻底分离——服务提供者构建界面和逻辑,用户通过钱包保有资产控制权,开发者因此不再承担中介角色,直接符合《Clarity Act》所划定的豁免原则。

实现这一模型需要底层基础设施支持。Cobo 通过模块化提供 MPC 钱包、自托管账户、安全风控与结算能力,为开发者提供「无需承担托管责任」的可集成方案。其智能账户框架支持收益路由、周期性支付、支付抽佣等可编程功能,帮助开发者用更低的合规成本构建金融产品,同时保障用户资金安全与主权。此外,Cobo 已支持多国银行转账与 24/7 稳定币清结算,满足《Clarity Act》对全球化、可监管金融服务基础设施的期待,也为 Web3 金融构建提供了可落地的「合规可编程」范式。

参考链接:https://a16zcrypto.com/posts/article/genius-act-clarity-act-crypto-legislation-explained/

免责声明: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立场和观点。本文章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用户与作者之间的任何争议,与本平台无关。如网页中刊载的文章或图片涉及侵权,请提供相关的权利证明和身份证明发送邮件到support@aicoin.com,本平台相关工作人员将会进行核查。

Bitget KCGI 发600万美金!注册立返10%,赢6200U
广告
分享至:
APP下载

X

Telegram

Facebook

Reddit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