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koi✌️|2025年10月21日 11:12
为什么做多拿的住,但是行情到主跌的时候,做空一遇到反弹就拿不住,从底层逻辑来看,吸筹右侧行情,走上升趋势了,回踩就很强,不会给低位,那么反过来看,派发右侧行情,走主跌趋势了, 反弹就会很弱,不会给高点在做空。 道理都懂,但是为什么一反弹就会不自主的把反弹价格看的更高呢?
一、底层逻辑:做空时的认知错位
1.人类的生物性偏向上涨世界,
我们生活的现实世界是“上涨”的:收入增长、资产升值、房价上涨、物价上涨…… 所以你的大脑潜意识认为“涨=正常”,“跌=异常”。
当价格反弹时,大脑会自动套用“回归正常”的模式,产生“该止盈、别逆势”的错觉。 这是生物性的反人性偏差,不是你没纪律。
2.视觉误导:反弹的速度与力度
A,视觉惯性错觉 在上升趋势中,回踩都容易拉回,大脑就建立了“反弹有惯性”的模板。 所以当趋势反转成主跌时,大脑仍沿用旧模板,默认反弹会“至少到前高或0.618”。 结果在主跌中,市场的反弹往往只到 0.236 或 0.382, 你视觉上会觉得“这反弹太浅,不可能结束”,从而高估了。
简单说:你用多头时代的眼睛看空头的反弹。
B,价格加速度误判 在主跌趋势中,反弹通常是短促而陡峭的(空头回补 + 流动性空窗)。 这种短时间的陡峭角度,会让视觉系统自动外推(extrapolate): “既然这几根K线这么猛,那应该还能上去。” 实际上,角度陡不代表空间大, 多数只是短线空单回补后马上被新一轮抛压吞噬。
即:反弹速度快 → 看成反弹空间大,但两者无必然关系。
3.吸筹与派发的结构非对称 吸筹阶段:主力花时间建仓 → 震荡→假突破→真趋势 → 趋势稳健 派发阶段:主力不耐烦 → 快速拉高→砸盘→主跌→短促反弹 → 所以吸筹右侧行情稳、派发右侧行情乱。 你在右侧做空时,本质上是和“情绪波动”作战,而不是价格波动。
二、心理层:为什么“反弹看得更高
1.损失厌恶+短期记忆
做空的盈利是浮盈,反弹一来浮盈回吐, 大脑默认“保护收益”>“让利润奔跑”, 所以你会条件反射地想止盈。 实际上你并不是在“分析反弹强弱”,你是在逃避回撤的情绪痛苦。
2.锚定效应
一旦你在某个价位做空,大脑就自动建立一个锚点: “低于开仓价=对,高于开仓价=错”。 当价格反弹接近开仓价时,大脑会释放焦虑信号,逼你平仓。 → 所以你看到的“更高”并不是分析的结果,而是潜意识在保卫面子。
3.趋势方向与人性方向冲突 做多是顺着人性的希望,做空是顺着人性的恐惧。
恐惧会让你行动更快,但也让你提前结束。 → 所以“做多拿得住,做空拿不住”是人性在不同情绪系统下的自然表现。
三、解决方案:心智与策略的双层校正
心智层:反直觉训练 消除反弹恐惧:
每次做空后,不看盈亏,只看结构:主跌阶段,画出“反弹死区”,告诉自己:只有结构破坏才止盈。
重塑“正常观”:
反复提醒:“上涨是意外,反弹是陷阱”(在主跌周期中)。写在屏幕上。
延迟反应机制:设置止盈止损自动化,反弹时不要手动干预,让系统帮你“冷处理情绪”。
实操层:如何“像吸筹那样做空 正确思路是: 不是把派发当吸筹,而是用吸筹的耐心与纪律来操作派发。
可以借鉴的部分(心态与节奏)
LPSY = 吸筹的BU/LPS → 你要像“吸筹右侧回踩买入”一样,在LPSY位置“反弹确认后开空”。 不是盲目空,而是“等待反弹失败”。
“买在恐惧”改成“空在希望” 当行情出现“看似反转”的强反弹,你要训练自己: 那正是别人“希望重燃”的时刻——正好是派发的完美机会区。
结构确认后耐心持有 吸筹中,你持仓等趋势爆发; 派发中,你持仓等趋势加速。同样是“右侧持有”,只是方向反了。
实际策略框架:派发=吸筹的镜像操作
所以: 你可以像看吸筹那样观察派发的节奏, 但操作逻辑必须仍遵循主跌趋势的节奏: 不预判反弹高度; 不幻想再来高点; 只操作确认性结构。
主跌行情里的反弹, 不是为让你舒服地空到高位, 而是为了洗掉那些想空得太完美的人。
做多是信念的艺术, 做空是怀疑的艺术。 信念容易建立,怀疑难以控制。 你要做的不是消除怀疑,而是用结构去驯服怀疑(ye.koi✌️)
分享至:
熱門快訊
APP下載
X
Telegram
複製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