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aotian | CryptoInsight|2025年03月11日 12:09
最近,一条为上百条L2和L3链提供底层技术供应服务的上游技术项目 @Calderaxyz 也宣布了自己的TGE计划。虽说RaaS受到了Rollup市场需求端的影响,但根据披露的数据看,Caldera 在To B的商业模式还蛮成功(收入达到了7位数)。该如何看待呢?
1)很多人对Caldera比较陌生,只是知道它已经融资了 25M,且投资机构阵容蛮强大,有Dragonfly、Sequoia Capital、Founders Fund等知名VC。
但就其业务而言,包括Manta Pacific、ApeChain、Kinto等链底层开发技术都来自Caldera,而且layer2的极大核心商业堆叠范式OP Stack、ZK Stack、Arbitrum Orbit等都经由Caldera被很多新链快速部署。简单来说,它和 @alt_layer 类似,都算是 Rollup As A Service商业堆栈服务平台。
2)按照Caldera披露的数据,其已经服务了 30条已上线L2+L3链,交易处理量超过3.7亿,用户覆盖也超过了1000万,锁仓TVL也达到了 600M,且其项目也实现了超7位数的营收。单论数据看,至少在to B方向算是一个客户应用落地和商业变现能力都比较健康的项目。
那么该如何理解它的B端业务呢?“Rollup As A Service”的运维模式该何解?我们都知道Arbitrum支持Orbit、Optimism支持OP Stack、zkSync支持 ZK Stack等技术栈,这些知名layer2抽象出来的Stack方案算是第一层L2解决方案。
若一些新项目想快速基于OP Stack等链搭建自己的定制链,还需要诸多技术开发、运维层面的支持比如:节点infra搭建维护、API接口对接、性能优化调整、数据备份、Sequencer运维等等。
对这些L2和L3链而言,只需要专注于应用层的开发和运维即可,哪些底层技术基础设施服务只需要交给RaaS服务供应商来处理即可。
3)Caldera之所以受一些项目方的青睐,其核心竞争优势来自其Metalayer技术架构。
首先Metalayer通过预配置的模块化组件,支持不同的rollup方案可插拔组合,让多个L2/L3可复用一套基础设施,降低了部署成本;
其次,它实现了数据处理和业务逻辑的分离,有一套高效的证明生成和验证机制,同时链间通信又足够高效,因此可大大提升项目的运行效率;
总之,Metalayer本质上就是在L2技术栈上做了一层抽象和整合方案,来解决RaaS商业模式落地中存在的重复建设、运维复杂、资源利用低等问题。
4)问题来了,这样一个有客户、有技术痛点解决方案、又有成熟商业变现能力的项目,即将TGE,以及TGE后又能带来哪些新价值呢?
表面上看似,这类偏上游的技术服务商可以不发币也可以,但眼下从以太坊到比特币都基本以layer2战略为扩展性中轴,围绕主链基于模块化思想的扩展需求会一直存在,比如在L2之上堆叠L3,又或者围绕应用需求做Specific特定定制应用链需求等等。
市场需求无论怎么变,对RaaS上游的技术服务需求痛点只会越来越多。
显然,对Caldera而言,TGE之后,可以进一步通过代币激励和收入分配等生态激励活动,持续拓展和巩固自身的生态位,不断巩固自身的技术护城河。单纯做一个上游“外包”服务团队的预期明显无法支撑起它真正的商业价值。
分享至:
脉络
热门快讯
APP下载
X
Telegram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