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區塊先生 🐡 ⚠️ (rock #58)|2025年07月19日 10:32
連創辦人自己都搞不清楚MM在做什麼 🔥
Crypto 市場最不透明、最被忽略,卻往往導致災難性後果的一環,就是「做市商與項目方之間的關係」。
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冒出一個「我們被做市商搞了」的故事:幣價暴跌90%、創辦人發推開罵、社群一陣騷動…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沒有後續調查,沒有透明交代,沒有標準流程。甚至連基本的資訊對稱都不存在。
過去這一年,有不少項目陷入這種情況。有的創辦人指控大型做市商是導致幣價崩盤的元兇,但究竟真相為何,外人完全無從得知。這類操作,不只傷害了投資者,也讓那些真正想做長期項目的團隊蒙受冤屈。
這很嚴重嗎?😱
因為做市商協議往往涉及:
•幣的流動性提供
•是否承諾不拋售的協議(或反過來:拋售服務)
•是否代持團隊資產
•資金槓桿與倉位操作的條件
但今天你買一個代幣,大部分情況下,你連這些基本協議長什麼樣都不知道。就像你買一家公司股票,卻不知道它的發行量、沒有財報、連董監事是誰都不清楚。
這不是技術問題,而是制度問題。😭
目前的結構允許:
1.項目方與MM之間簽署不對等、不標準甚至暗藏拋壓條件的協議
2.做市商有極高操作自由度,甚至可在CEX上做「雙邊交易」(雙手互打、價格自控)
3.一旦崩盤,創辦人可甩鍋MM;MM則說「我們只是依照指示操作」——雙方互踢皮球
最終受害的,永遠是沒有資訊、沒有管道的散戶。
我們需要什麼改變?
未來這些資訊應該像「Token總量」與「創辦人解鎖期程」一樣,被視為基本揭露義務:
•項目方應公開做市協議的關鍵條款(如拋壓限制、MM是否持幣、是否對賣等)
•CEX 應建立上幣標準,拒絕未公開 MM 合作細節的項目
•項目方若指控 MM,應附上具體證據而非情緒發言,否則即構成誤導社群
甚至對於「優質做市商」,建立透明披露標準也有利:讓市場知道誰是正派經營的流動性提供者,誰是暗中 dump 幣的 exit agent。
結語:
你今天不會去買一個沒有解鎖時間表的代幣,那為什麼還會去買一個連做市商條款都不透明的項目?
如果連創辦人自己都搞不清楚MM在做什麼,只能憑猜測發文開罵——那我們作為外部參與者,更是連基本的風險都無從判斷。
這個產業需要的不只是技術創新,更是制度設計與透明治理的升級。(區塊先生 🐡 ⚠️ (rock #58))
分享至:
脉络
热门快讯
APP下载
X
Telegram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