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a
Meta|2025年07月14日 06:31
“交易驱动” OR "意图驱动" 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简单来说,我理解下的交易驱动,是“你来写剧本,系统帮你演”。而意图驱动,是“你说你要啥,系统来编剧+导演+演出”。 这两者背后其实最大的不同是区块链思维,换句话说是从底层逻辑上换了个思路来构建交易方式。 我们目前习惯的方式是基于“交易驱动”的固定模式,意味着需要自己写清楚每一步操作,比如:我要转多少 token 、用哪个合约地址、调用哪个函数、调整多少gas等。 所有的东西我都需要一五一十的自己操作,然后通过系统广播上链。虽然很有自主性,但仔细想想对人还是挺不友好的。 就好比我是花钱的那一方,我去要饭店请人吃饭。我还得把菜单、食材配比给到饭店,饭店才能帮我做菜。而在“意图驱动”下,其实是反向输出,我只需要说出来我要什么菜,而不是怎么去做。从人性的角度上面来讲,意图还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必须满足的条件,比如经济实惠。第二种是最好有的偏好,比如粤菜为主。 拿到链上来说,我不需要提交一笔具体的交易。只需要告诉系统“我想用A换成B,希望价格最合适”。然后系统自己去找谁能跟你配对,哪种路径最优,怎么撮合、怎么结算、怎么保障隐私,统统交给 @anoma 网络里的“Solver”来搞定。 之前的文章也有提到,Solver 不是中心化服务,也不是平台安排的机器人。而是“无权限准入”的参与者,任何人都可以参与,来完成别人的意图,只要效率够高且策略够聪明,就可以从中获益。 试想一下,原来我们想了解一个项目。先从测试网开始,不断学习了解背后的运行逻辑,不断地跑节点测试,调试配置。而现在只需要说清楚“你想要的结果”就行了 这个人感觉最值得关注的地方在于 @anoma 的默认隐私。对于一些没有公开的mempool,别人也无法通过链上来监听接下来的操作,无须担心被人抢跑,更不会有所谓的“alpha泄密”。通过ZK技术实现在不暴露数据的前提下对行为完成验证。 在我的理解下Anoma 把“交易处理”变成了一种游戏。通过让用户表达需求,Solver 竞速满足,开发者构建工具来服务整个过程。整个系统成了一个公开的“意图协调游戏”,流动、协作、竞争,全都透明。
+3
曾提及
分享至:

脉络

热门快讯

APP下载

X

Telegram

Facebook

Reddit

复制链接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