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TWU.ETH
BITWU.ETH|2025年05月26日 04:18
⚡️ 一个惊人的信号: HYPE 市值超越 SUI,位列市值第13—— @HyperliquidX 这一轮起来的速度真的超乎所有人的想象,一个衍生品DEX,半年就能干到这个市值,吸引各种巨鲸开单操作,小黑持续唱多…… 我觉得一切都能归集于一个趋势: Narrative正在从基础设施到产品端倾斜,市场正在奖励“少而精”的产品。 过去几年,我们迷恋 L1、迷恋跨链、迷恋模块化、迷恋新共识机制,但事实证明——只有极少数人真的在乎你的底层结构。 现在真正能爆破市场的,是你能不能跑出一个真正有用户、真赚钱、真能吸引链上资本流动的产品。 Hyperliquid 的爆发,不是因为它喊了更大的口号,而是它在衍生品市场,踩中了几个极致打磨的核心: ✅ 流畅到近乎中心化的撮合体验 ✅ 极高的资金利用率 ✅ 专为量化玩家优化的链级设计 它不需要去讲“我们能装下整个生态”这个故事,只需要证明:在单一场景上,我比谁都强。 不仅仅是Hyperliquid,这也是整个行业的周期规律: 第一阶段,基础设施爆发: 公链、L2、模块化、共识创新,你争我夺,百花齐放。 第二阶段,应用层破局: 哪些应用能真正用好这些基础设施,找到切入点、做出规模效应,谁才是下一轮的叙事核心。 从 DeFi、RWA、SocialFi,到 AI×Crypto、衍生品 DEX,未来的叙事焦点可能不再是链的 TPS 和 L1 的兼容性,而是: 谁能构建出让资金、用户、策略都离不开的金融机器。 我觉得这是一个 #Crypto 行业在经历了公链井喷后必然会发生的结构性转变—— 当底层赛道过剩、基础设施饱和,市场不再奖赏万能链,关注重心就会从“谁能承载更多生态,发更多补贴”,转向“谁能直接创造可以感知的价值”。 革命的下一步,不是堆叠更多叙事,而是少而精、强而准。 所以现在看项目的思路不能只看叙事了,你要看市场需要什么样的金融机器—— 1,资金需要更高效的流动性匹配与风险管理; 2,用户需要更低门槛、更高安全性的可用产品; 3,策略需要更强的组合性和更可预测的博弈环境。 一定要学会运用资金密度 + 明确场景这个思路和公式,去找像hyper这样的金融机器。 理解了这个逻辑,你就能理解为什么 @CryptoHayes 这轮一直在喊hyper和pendle了。
+4
曾提及
分享至:

脉络

热门快讯

APP下载

X

Telegram

Facebook

Reddit

复制链接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