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懂的sol
看不懂的sol|2025年05月15日 15:57
突发!美联储,重大变化! 鲍威尔发声放弃2%通胀目标了? ——鲍威尔发言到底是什么意思(深度解读) 刚刚在第二届Thomas Laubach研讨会上做了一个发言,引发市场广泛讨论,很多人认为是不是要放弃2%通胀目标了? 我们从通胀的角度回答有关这份发言的4个问题。 1、能一句话总结这个发言是啥意思吗? 答:美联储在处理通胀问题上,可能将重新回到2019年之前的货币政策框架,由“关注过去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通胀是否达到2%”(Average Inflation Target, AIT),转为“只关注当下通胀是否达到2%”(Inflation Target, IT)。 2、能不能具体解释一下前因后果?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GFC)至2020年疫情之间的10多年,全球陷入低增长、低通胀、低利率的“三低”时代,发达经济体政策利率普遍在0%附近,这被称作零利率下限(ZLB)。ZLB给央行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因为未来一旦经济再度衰退,央行“降无可降”,结果是经济衰退——通胀预期下降——但名义政策利率因ZLB而无法下降——真实利率(名义利率减通胀预期)反而上升——经济衰退加深。这被称作“通缩螺旋”(deflation spiral)。 要想打破这个循环,最重要的一点是如何在ZLB环境下下避免居民企业出现“通胀预期的下降”。 传统央行的通胀目标(Inflation Target,IT)只关注当下和未来的通胀,而不关心过去的通胀(bygones be bygones)。在ZLB环境下,IT导致结果是,货币政策对于通胀低于2%的情况无能为力,但一旦通胀超过2%却将快速加息,这使得通胀的下行风险要高于上行风险,结果是通胀预期系统性低于2%,加剧了出现通缩螺旋的可能性。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央行的学者们提出了新的框架:平均通胀目标制(AIT)或者美联储实施的灵活平均通胀目标制(FAIT,AIT的变种)。它的含义是:当通胀持续一段时间低于2%目标后,即便通胀升至2%以上央行也不应该立即加息,而是应该允许通胀在一定时间温和超调。 换言之,央行由“只关注当下通胀vs目标”变成“关注过去一段时间的平均通胀vs目标”。这么做的好处是,在ZLB环境下,当通胀低于2%时,由于企业和居民会预期未来央行会容忍更长时间高于2%的通胀,因此通胀预期不一定会下降。 2019年采取的这个新框架本来是为了应对“三低”时代,主要应对的是通胀太低的问题。没想到造化弄人,疫情后天量救助政策导致美欧回到了三高时代——高利率、高增长、高通胀。问题一下子变成了通胀太高。在这样的环境下,AIT变的非常不合时宜甚至引发了很多误解。 第一个误解是,2022年美联储过晚加息是不是故意的,是不是来自于AIT“允许通胀适度超调”?鲍威尔曾多次表示否定答案,这次会议中也也强调2021年的通胀“并非有意,也不适度”,而是完全超预期的。 第二个误解是,如果还是按照AIT的框架来操作,那么由于2021年以来通胀一直高于2%,那么未来3-4年美联储理应让通胀持续低于2%来确保“平均通胀=2%”。这意味着更强的紧缩预期。但鲍威尔在本次会议中也表示,疫情后的美联储早已在事实意义上回归了传统的IT框架,AIT“在我们的政策讨论中变得无关紧要“。 综上,这次鲍威尔主要暗示的,就是将在2025年年中公布的新一轮货币政策框架修订中放弃平均通胀制,回归传统的、更加灵活的通胀目标制。 3、为什么发言后短端美债利率快速下降? 因为如果放弃平均通胀目标制,那么过去几年高于2%的通胀将不意味着美联储未来需要将通胀压到2%以下,这在边际上意味着相对更加宽松的货币政策。 4、美联储放弃2%通胀目标了吗? 答:没有。刚才发言中鲍威尔明确表示“we remain fully committed to the 2 percent target today.”。只不过,待修订完成后,2%的计算方式发生变化,不再关注历史平均,而只关注当下。 写在最后的话:连美联储都让大家不要回头看,要向前看,要关注当下,尤其是对于交易!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过不好这一生!
+4
曾提及
分享至:

脉络

热门快讯

APP下载

X

Telegram

Facebook

Reddit

复制链接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