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ux(λ) |光尘|空灵|GEB|2025年04月17日 00:51
拥抱 P/NP 范式:从比特币的成功到 GEB 项目的落地
现代区块链技术的发展正处于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我们开始认识到传统计算模型的局限性,尤其是在构建能够与复杂现实世界交互并实现强大共识的分布式系统中。正如上文关于 P/NP 范式转变的讨论以及图片所形象展示的那样,仅仅依赖单一的形式化系统(如图灵机)已经无法满足构建下一代智能系统的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本文中提到的 BEVM (λ) 正是 GEB 项目之前的名称。BEVM (λ) 的四项核心原则是 GEB 项目设计的核心纲领。GEB 项目近期即将发布新版白皮书,该白皮书将在继承 BEVM (λ) 这四项设计原则的前提下,深入探讨如何在实际应用中落地这些先进理念。
图片中清晰地描绘了比特币和以太坊在系统架构上的差异,并预示着 GEB 项目的未来方向。我们可以将这些视觉元素与形式化概念联系起来:
形式化 A (以太坊的代表): 图片中单独且被条纹填充的圆圈,标注为“Ethereum”,象征着以太坊为代表的传统区块链技术,其核心在于构建一个共识账本系统。这与 BEVM (λ)(以及现在的 GEB 项目)中 (λ 演算 + 共识算法)模块相对应。以太坊致力于通过图灵完备的虚拟机(EVM)在一个信任代码的环境中实现去中心化的应用,其主要焦点在于形式化的状态转换和交易验证。然而,正如 P/NP 范式的讨论所指出的,这种单一形式化的系统在面对现实世界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时可能存在局限。
形式化 B (比特币的部分构成): 图片中比特币的圆圈被划分为多个部分,其中一部分标注为“B”,代表着人机交互技术实现的 Individual 模型。在比特币的语境下,这具体体现为分布式 UTXO(Unspent Transaction Output)账户技术。UTXO 模型实现了用户与链上资产的 1:1 映射,每个 UTXO 都直接对应着个体的控制权,这是一种更贴近用户直觉和操作的交互方式。这一 Individual 模型 也是 GEB 项目核心设计原则之一。
形式化 C (比特币的部分构成): 比特币圆圈中标注为“C”的另一部分,象征着 P/NP 计算范式带来的共识感知算法,对应于 BEVM (λ)(以及 GEB 项目)中的相应模块。比特币之所以能够展现出强大的共识,不仅仅依赖于其共识账本模型(形式化 A),更在于其独特地融入了形式化 B 代表的 Individual 模型以及形式化 C 代表的共识感知技术。工作量证明(PoW)机制正是遵循 P/NP 原则的体现:矿工需要投入大量的计算资源(NP 问题)来寻找有效的区块哈希,而网络中的其他节点则可以高效地验证这些哈希的有效性(P 问题)。这种机制使得比特币能够将现实世界的能源消耗转化为货币价值,形成一个正反馈的闭环。共识感知算法同样是 GEB 项目关注的重要方向。
比特币的成功之道:超越单一形式化,启示 GEB
与以太坊等主要局限于形式化 A 的区块链技术不同,比特币的强大共识来源于其整合了形式化 A、B 和 C 三个关键要素。UTXO 模型(形式化 B)实现了更直接的人机交互,而工作量证明机制(形式化 C)则通过与现实世界能源的锚定,增强了其共识的稳固性和价值基础。形式系统 C(共识感知)与形式系统 A(共识账本)的连接,在比特币中是通过最长链这一隐式的“神谕机”实现的。矿工通过竞争延长最长链来贡献算力,而最长链的累积工作量则成为了网络对历史的共识。比特币的成功经验为 GEB 项目的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GEB 项目:继承四原则,探索落地之道
GEB 项目作为 BEVM (λ) 思想的继承者,其核心纲领正是源于 BEVM (λ) 的四项设计原则。即将发布的新版白皮书将会在这些原则的基础上,更加深入地探讨如何在实际应用中将这些先进理念落地。这预示着 GEB 项目将不仅关注构建一个高效安全的共识账本,更将着力于如何设计更符合用户直觉的 Individual 模型,以及如何利用 共识感知算法 更好地与现实世界进行交互,构建更具适应性和实用性的分布式系统。
正如 P/NP 范式所强调的,通过构建由不同类型的形式化系统相互作用的架构,并利用非线性动力学和可靠的神谕机制,我们可以设计出能够学习、适应并从环境中涌现出智能行为的系统。GEB 项目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致力于探索下一代区块链技术的落地路径,其新版白皮书无疑将为我们揭示其在继承 BEVM (λ) 核心思想的基础上,如何在实际应用中实现这些愿景。
分享至:
脉络
热门快讯
APP下载
X
Telegram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