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蛙
冰蛙|2025年04月16日 10:41
《解析 Aspecta:颠覆 VC 币估值体系,让好资产人人可得,凭什么?》 过去几年,“VC 币”这个词已经从一个中性标签,变成了行业的贬义词。动辄十亿乃至百亿FDV、上线即破发、社区深套离场,这些剧本一再重演。 这不是哪一个项目的问题,而是整个 Web3 行业估值机制出了问题。估值失真、流动性断层、项目定价高度垄断,导致价值代币最终沦为“二级接盘工具”。现在,是时候重新审视这个问题了。 Aspecta,正是在这个背景下提出的新范式,它不是简单地做一个“发行平台”,而是系统性地重构估值的形成机制,提出一个新命题:估值不是特权,而应是市场自由发现;流动性不是退出通道,而是共识延续的核心。 _________ 一、VC币的问题本质:估值封闭、流动性断裂、价格与价值严重脱节 每一轮周期中,我们都见证了 VC 币的“光速归零”:TGE前估值天花板,TGE后市场迅速清算,价格腰斩甚至归零。问题不是项目没价值,而是估值与价格的形成路径错了。主要原因有三: 1、估值是少数人的决定 多数Web3项目的FDV不是通过市场博弈形成的,而是由投资人和团队关起门来拍板的,社区根本没有话语权。 2、流动性是特权 一级市场享有筹码与退出权,社区往往连参与权都没有;而等到TGE后释放的流动性,几乎都成了投资人离场的出口。 3、共识是“喊”出来的,而不是“博”出来的 所谓“叙事驱动”的项目太多,真正基于市场定价、共识自然形成的太少。项目靠Narrative撑起估值,最终泡沫破裂,社区接盘。 最终,这形成了一个极度扭曲的生态:少数人定价,多数人买单,价格与价值不再相关。 _________ 二、Aspecta 是什么?重构估值逻辑的“链上价格基础设施” Aspecta是一个面向非标价值资产的价格发现基础设施:将各种有基本面的资产(如未解锁代币,节点,股权)包装为链上可交易资产,在Day 1开始的任意阶段,都可以公开交易,自由定价 它的核心使命是三件事: 将估值权交还市场:用 Bonding Curve (AMM机制的一种)替代私下估值 让流动性覆盖全生命周期:Pre-TGE、TGE、Post-TGE 都能交易 以社区共识为估值锚点:形成自下而上的估值发现过程 项目不仅适用于 Web3 Token,还将覆盖 Web2 Private Equity、RWA 等传统金融资产。 _________ 三、Aspecta 做了什么:BuildKey机制如何打破旧有的估值逻辑 整个项目的核心逻辑可简单概括为:通过BuildKey机制,把这些原本不具流动性的份额,抽象为ERC-721类代币,在链上发行、交易、定价,最终可兑换为实际资产(代币、股权、NFT、节点等)。 1、什么是 BuildKey? BuildKey 是一个类 ERC-721 资产凭证,它代表某个项目未来可兑现的资产(如 Token、节点、股票等),可以在链上通过公平发射 + 联合曲线(Bonding Curve)进行公平发射 + 自动做市(AMM / Bonding Curve) 2、为什么不是普通的“交易资产”? 它不是 Token 本体,而是代表“潜在资产”的凭证。这意味着你可以: 在价格发现初期买入BuildKey,获取早期红利; 等价格增长后卖出套利,或持有等待兑换; 随着项目进度,获得相应 Token、NFT、节点等真实资产; 有机会享有项目治理权、参与生态空投、投票权等其他衍生权益。 3、BuildKey 运作流程 上述的流程可以概括为:认证项目发射 BuildKey——联合曲线价格发现——用户自由买卖或兑换资产——随价格增长解锁权益——持有者参与治理+收益分配 此外,Aspecta还在推进项目Pre-TGE的公开治理,BuildKey持有者除了拥有价格决定权,还可以参与项目治理、生态反馈、甚至产品测试,形成从“估值参与者”到“项目建设者”的闭环。 这一机制彻底打破了“一级市场决定价格,二级市场接盘”的旧逻辑。它不是融资工具,根本上说来,项目构建了一种完全 打破 VC 垄断估值权、解放早期价值红利、赋予流动性和共识的估值工具。更进一步可以总结为: 1⃣不是 Meme 平台,但用了 Meme 的原生逻辑:Fair Launch + 联合曲线(Bonding Curve)+ 可交换资产 2⃣不是融资平台,而是估值锚定层:社区先定价、项目方后释放资产,项目的“共识值”决定其“资产释放量”。 3⃣不是NFT工具,而是“非标资产标准化工具”:用 BuildKey 抽象 Web3/Web2 的多类资产,如员工期权、节点、流动性份额、投资人锁仓等。 _________ 四、对三类人群的价值:项目方、投资人、社区都不再是“韭菜” 1、对于项目方:降低融资成本,构建真正的市场共识与可持续财富传播效应 1⃣更低融资成本 通过 BuildKey,项目方可以在项目早期就释放少量的未解锁资产换取资金,而无需等待漫长的TGE或IPO。 例如,过去融资需要频繁路演、漫长的谈判以及对VC的让步,如今项目方可以通过发行BuildKey直接在市场获得预期资金,快速启动项目开发。 2⃣更强的市场共识 估值和定价不再由VC单方决定,而是由市场公开透明地决定。BuildKey的联合曲线交易机制确保价格由真实用户需求驱动,避免估值虚高或人为操纵。 例如,传统VC估值“拍脑袋”,价格高低由机构主导;Aspecta下市场自由定价,社区认可度越高,价格自然上涨,真正形成用户共识。 3⃣更高的资本效率 项目方不再需要过度迎合机构的喜好,可以将精力专注于服务真实用户和社区,打造真正用户喜欢的产品。 例如:过去项目方可能为了获得融资被迫修改产品路线;现在可直接面向社区用户融资,让产品更加贴合实际市场需求。 4⃣更具可持续性的财富共建飞轮 对于任何一个项目方来说,借助上述机制,能够将资产的流动性货币化,并将财富效应前置化,从而构建出自驱动的增长飞轮,形成类似 Meme 级的传播效率和社区共建效果。 这一机制契合了“流动性即传播,价格即叙事”的构建逻辑,让资产的价格成为社区传播的燃料,用实时的赚钱效应推动用户裂变。 例如,传统积分系统容易陷入 PUA 模式,主要是因为缺乏透明度和清晰的过程控制。而通过透明的定价机制和 BuildKey,社区能够自发进行传播(类似 Meme 效应),避免了 PUA 拉新的负面影响。换句话说,通过将流动性提前释放并去中心化市场定价权,BuildKey 为项目方构建了一个与社区共同打造的可持续财富效应增长飞轮。 2、对于投资人:打破流动性限制,提高定价精准度 1⃣更高流动性 传统VC投资后资产被锁死,流动性严重受限。BuildKey机制使投资人可提前释放部分流动性,灵活选择退出或继续持有资产。 例如:假如一个机构投资了某个代币,但项目迟迟不上线,机构过去只能被动等待;如今他们可通过BuildKey机制适时释放流动性,灵活地选择持仓周期。 2⃣更精准的市场定价 BuildKey通过公开市场交易,为资产提供明确的参考价格。这能有效降低投资盲目性,减少VC因信息不透明带来的风险。 例如:过去机构投资后,项目价值要到TGE才能明朗化;现在市场在Pre-TGE阶段即已确定合理价格区间,大幅降低VC盲目投资风险。 3、对于社区用户:公平参与估值博弈,不再只是“韭菜” 1⃣更公平的机会: 用户从第一天(Day 1)起即可参与资产价格发现,而非等待高估值之后的“二级市场接盘”。 以前散户只能在高位接盘,现在用户能以更低成本参与到BuildKey的初始价格发现阶段,与机构和项目方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 2⃣更多元的玩法: 用户可以自由选择套利、长期持有资产,或参与到项目治理、生态空投等活动中,真正成为生态的深度参与者,而非纯粹的价格被动接受者。 用户购买BuildKey后,不仅能等待资产升值后套利,还能参与投票决策项目发展方向,甚至获得额外的治理收益和空投福利。 通过这种全新结构的设计,Aspecta让资产定价更公平、流动性更高效、社区参与更深入。这不仅仅是“避免接盘”,更是彻底重塑了Web3价值生态链条,让所有参与方都真正获得公平与透明的利益分享 _________ 五、Aspecta 已经实现了什么?用数据说话 根据项目方公开的数据,目前项目不仅是“想做”,而且已经是“做成”,得到了市场的充分验证。 截止目前,共有超过20个项目方完成了BuildKey的发行,价格发现过程中的平均增长率达到 1934%,其中7个项目方的增长超过1000%。这些项目方的投资背景包括YZi Labs、Polychain Capital、Hack VC等顶级机构。机构背书成为了资产价格与价值的参考,而决定权交给了自由的公共意志。 这些数据说明:这不是理念,而是已经被市场验证的结构性创新。 此外,Aspecta还做了开发者和早期项目声誉系统,降低用户对非标资产客观价值判断的成本。同时基于该声誉系统他们跟BNB Chain、Google Developer Group、Consensys、Near等生态合作,帮助生态发掘和激励开发者以及项目的发展,为价值资产的来源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和可持续性。截至目前,Aspecta ID 有超过619,820注册用户,其中有54,533为通过GitHub认证的开发者,19,667为资深开发者。 Aspecta声誉系统构建是整个生态构建非常重要的一环,声誉系统与BuildKey可以形成生态级增强路径:从价值发现到价值反哺,再到声誉系统对项目风险的预警。整个基于资产估值的正飞轮则由此构建。 更通俗的理解就相当于,供给端帮用户降低筛选成本,声誉系统其实相当关于项目方的“大众点评+信用评分”,让用户快速定位好项目;在需求端增强财富效应,BuildKey模式的定价透明,好项目的价格市场决定,让低筹码人人可得;在生态端,拉上巨头一起精选优质项目和优秀开发者。最终形成一个“越赚越火,越火越赚”的超级飞轮。 _________ 六、Aspecta 的更大可能:从VC币估值重构,到全球价值资产交易平台 Aspecta 不只是一个Web3工具,事实上它正在构建一个更宏大的目标: 把非流动性价值资产的定价权,交还给市场; 把估值过程,从“密室协议”变成“公开游戏”; 把所有资产,从“不可触及”,变成“人人可得”。 未来可能的画面: 你可以在Aspecta上买入BuildKey,获得某个Web2公司员工股权的未来兑换权利;也可以用BuildKey交易早期AI项目、Web3基础设施节点、甚至房地产收益权;甚至你能参与这些项目的治理、投票、产品共建,而不是做一个单纯的投机者。 这不只是“打破VC垄断”的工具,而是一种新的社会协作方式——让价值从封闭中解放,在链上重生。 在流动性主导一切的 Web3 世界里,我们需要的不再是更多币,而是更可信的估值系统。Aspecta 的意义,在于让估值成为一场可参与、可理解、可治理的博弈。 项目不再依赖叙事造神,而是靠市场共识站稳; 用户不再是估值泡沫的买单者,而是价格曲线的塑造者; 整个资产市场,不再是金字塔式割韭菜,而是集体协作的共识网络。 当我们反复质疑VC币的弊病时,我们质疑的不仅仅是估值的泡沫,而是背后那套不公平的权力游戏。Aspecta带来的真正革命,不只是重构估值体系,更是试图重塑我们对Web3未来的信任——只有价格透明、估值公开,才能让共识扎根,让价值长青。
+4
曾提及
分享至:

脉络

热门快讯

APP下载

X

Telegram

Facebook

Reddit

复制链接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