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大家分享一个近日看到的视频。
某个私募基金经理最近接受采访时谈到这样一个案例:
他2012年研究茅台,结果接下来的3年,茅台几乎零涨幅。但在同一时间(2012年到2015年)乐视却涨了将近30倍。
那时,买茅台的人和买乐视的人坐在一起吃饭,买茅台的人是被买乐视的人嘲笑的。
这种情形很容易就会给人这样一种感觉:
看什么基本面,看资金面就行了。买个垃圾股照样可以涨个好几倍,你守着个业绩股几年还不如买垃圾股几个月涨得多。
但这位经理恰恰认为越是这样的市场,越应该注意风险。因为当一个垃圾都涨上天时,从常识来看都应该知道这到底是机会还是风险。
这种市场长期运作的结果一定是零和博弈。而且有意思的是在这种市场中积极活跃的参与者 绝大部分都会认为自己比别人聪明,但最终的结果则几乎都是一地鸡毛,无人幸免。
这位基金经理事后调查了他身边买了乐视并且曾经得意乐视涨了几十倍的人,结果没有任何一个人从乐视这支股票上挣到了钱。
这则例子反映的道理其实很简单:
那就是市场在很多时候是非常不理性的,尤其在泡沫巨大的时候,这个表现更甚。而且糟糕的是,每当这种泡沫被吹得巨大后,很多参与者都认为自己十分善于利用这种泡沫从而奋不顾身地投入其中。这时对投资标的价值的理解和坚守更显得无比重要和珍贵。它不仅是保护投资者的最后防线,也是避免投资者掉入陷阱的唯一方法。
这样的故事一而再、再而三地在各种投资市场,各个时期的投资市场反复上演。尽管很多投资者都一遍又一遍地学习甚至忏悔过这类教训,但每当历史再次重演时,人性的贪婪立刻又让其中的绝大部分参与者忘掉了历史、忘掉了教训,再次投入其中且乐此不疲。
对比一下加密生态,想了想自己过往的经历。至少到目前为止,我较大仓位参与的资产(比特币和以太坊)好像还没有出现过像茅台那样的例子:从买入(开始定投)开始算起到三年后,价格完全不涨的。
我在想,如果有一天我买入的比特币和以太坊也像上例中的茅台那样基本面还在持续向好,但价格却三年不涨时,我还会不会相信比特币和以太坊有价值?
更有甚者,如果与此同时,有另一个潜在的垃圾币却在这三年猛涨几十倍,尽管我从心底知道也判断得出它没有什么价值,但那时的我会不会因为市场的极度不理性而动摇心中的判断标准和价值取向,随波逐流改变行为呢?
此时此刻我没把握给出确切的答案。
从这个角度上讲,像巴菲特、芒格、段永平等那些前辈那样经历了几十年投资市场,见过无数茅台和乐视的案例、经受过无数次市场不理性的洗礼还能如此淡定地坚守自己的方式、方法和信念,这真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
如果用现在很正确的标准来看,信念、信仰和价值观对他们来说真的是做到了入脑、入心、入魂。
免责声明: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立场和观点。本文章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用户与作者之间的任何争议,与本平台无关。如网页中刊载的文章或图片涉及侵权,请提供相关的权利证明和身份证明发送邮件到support@aicoin.com,本平台相关工作人员将会进行核查。